「石質」的隕石:
球粒隕石

由快速加熱過程而產生的球粒所組成。它們曾熔化,體積微小 (約數毫米),相信是來自因快速冷卻而沒有變異的小行星。這些球粒和其他在太陽系中的星球相約於45.5億年前誕生。

大小: 3cm

 

 

「石質」的隕石:
角礫質球粒隕石
NWA 869,於1999年在阿爾及利亞,鄰近廷杜夫發現
大小: 7.5cm

角礫質隕石是小行星或其碎片在太陽系誕生初期互相碰撞後的產物。撞擊後,碎片來自一種或多種未分化的岩石,彼此並無特定關聯,這些碎片重新積聚形成角礫質隕石。

 

 



「石質」的隕石:

無球粒隕石

從較大的小行星而來的熔化隕石。較大的小行星本身因未能即時冷卻而熔解及變異產生了地殼,地幔和地核。 來自該變異小行星最外層 (地殼) 的碎片就是無球粒隕石。

大小: 7cm

 

 



含鐵「石質」隕石:

由外層被鐵鎳合金所包圍的硅礦混合物所組成。相信是來自較大的小行星裡的地幔/地核交界。

大小: 3cm

 

 



含鐵隕石:

曾完全熔化的含鐵隕石是源自較大小行星的鐵鎳合金地核。縱使人類不能踏足地球內部,這些隕石為人類提供有關地核成份的重要線索。

大小: 7cm

 

 

含鐵隕石:
橄欖石鐵隕石II E,於1967年在俄羅斯,馬加丹發現
大小: 5.2x5cm

此含鐵隕石乃經打磨和輕微蝕刻,隕石上的十字交叉形層理顯示最初均質的合金在緩慢的冷卻過程中富鎳和貧鎳的相分離,這構造稱為「維德曼司特頓交紋型」,是隕石其中之一特徵,由小行星內部極其緩慢的冷卻速度造成,冷卻速度約為每百萬年1˚C,這在地球表面上並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