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主頁
>
遊覽本館
>
地球的演變展廳
>
太陽系的形成
>
為甚麼地球適合生物生存
網站地圖
遊覽本館
360
o
博物館體驗
動感地球展廳
地球的演變展廳
重組地球的歷史
今為古鑰!
相對年代
標準化石
絕對年齡
太陽系的形成
太陽系的形成
隕石
獨一無二的地球
為甚麼地球適合生物生存
太古宙
地殼的誕生
大陸的由來
中國最古老的岩石
地球原初的大氣圈和水圈
原初水圈存在的證據
無氧的環境 - 帶狀鐵建造
地球最早期的生命
間接化石證據
直接化石證據
元古宙
板塊構造活動的始端
廣泛的碳酸鹽岩台地
疊層石
多細胞生物的世界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的海洋世界
早古生代的岩石圈
早古生代的氣候
早古生代的生物圈
氧氣遞增的好處
澄江生物群
三葉蟲
軟體動物門
腕足動物門
棘皮動物門
筆石
志留紀珊瑚礁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的岩石圈
大氣圈的氧氣含量
陸地上的新生命
早期無種子維管植物的多樣化
早期種子植物的多樣化
海洋生命的多樣化
中生代
超級大陸「泛蓋亞」分解破裂
爬行類動物的世界
爬行類動物的世界
恐龍世界中的爬行類和鳥類
恐龍的足跡
恐龍蛋化石
恐龍世界
海洋生活
河流湖泊的世界 - 熱河生物群
恐龍世界中的昆蟲
恐龍世界中的植物
新生代
塑造現今面貌
板塊碰撞
距今1億6000萬年前 「岡瓦納」裂解
距今5500萬年前 印度板塊與特提斯海洋內島弧碰撞
距今3500萬年前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
距今3500萬年前至今 亞洲衝擠
創造世界第一高峰
現今 亞洲季氣候
地球物質展廳
香港地質歷史
地球的演變展廳
重組地球的歷史
太陽系的形成
太古宙
元古宙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為甚麼地球適合生物生存
地球的體積不會太大:
體積龐大的行星,由於產生的引力太大,會令過多的輕元素(氣體)保留在大氣層,變成一個不適合生物生存的氣體巨星。「木星」便是其中的例子。
地球的體積不會太小:
此外,體積細小的行星,由於冷卻的速度相對較快,缺乏足夠的熱度去維持地質動力運動「火星」和「約六那回憶」
地球由於體積龐大,冷卻速度向對較慢,得以異變成地核、地幔和地殼;而地幔對流會導致板塊運動,引發火山活動。這些火山活動會產生溫室氣體,令大氣層成為一層保護罩,一方面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另一方面保持地面溫度穩定;為生物提供生存的條件。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
地球位處太陽系的可居住區。此區域與太陽的距離適中,令行星能夠維持足夠的液態水。它不會像「金星」那樣,因為太接近太陽,令水在高溫下蒸發,形成又厚又重的大氣層。它也不會像「火星」那樣,因為遠離太陽,令水在低溫下凝結成冰,將大氣層變薄。
地球的體積不會太小:
體積較為細小的行星,由於產生的引力不足,只能保留一些較重的氣體(如氬),而難以維持大氣層的氧氣。「火星」便是其中的例子
2011 © 版權屬許士芬地質博物館所有 本館保留本網頁內一切權利
最佳瀏覽器:
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8.0
或以上